约附近100元4小时电话或微信_大学生空降平台,24小时全国空降可约,全国楼凤约平台

中国药理学会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首页

中国药理学会2010年工作总结

来源:中国药理学会网     字号:[] [] []    打印
 

2010年,中国药理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理事和常务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学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取得突出成绩。

中国药理学会领导围绕学会核心工作,密切合作,积极努力,团结全国会员,开展了一系重要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会的发展和药理学的进步。

2010年的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强学会建设,积极推进学会改革,提高学会凝聚力

1.加强学会领导,提高学会管理水平

2010年度,学会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了学会发展相关的事宜,有力推动了学会工作的发展。

20101月和8月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召开了第六次和第七次常务理事会。会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和秘书长张永祥教授对学会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然后,参会的常务理事就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提高学会杂志办刊质量及2010年学会工作计划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民主协商,做出决策,并由学会办公室在会后敦促执行,使学会的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发展。

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2009年——2010年,学会专业委员会陆续进行了换届工作,使专业委员会补充了新生力量,工作充满了朝气,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对学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1)换届的专业委员会

2010年,学会专业委员会换届的有六个,分别是: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目前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与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已经完成,天津医科大学的娄建石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的袁秉祥教授分别当选为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与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其他四个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

推动学科发展是学会的基本职责之一,是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工作内容。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有关麻醉常用药物的药理学,主要研究这些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近50年来,麻醉药理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麻醉药理学却没能形成独立的学科。直到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才有麻醉药理学的专著问世,原因之一是缺乏药理学工作者参与。因此,为推动麻醉药理学的学术交流,加快麻醉药理学的学科发展,经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2010515日至17, 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徐州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在江苏省徐州市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麻醉及药理学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以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领导小组。目前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已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批准,进一步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3)酝酿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

为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中国药理学会2010年酝酿成立多个新的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创新药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人参药理与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及药物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内分泌药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晶型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目前人参药理与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与治疗药物监测及药物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已成功召开,进一步的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3.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交流

积极推进学会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站的建设和规范是学会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2010年中国药理学会网站全面升级,网站开通网上入会功能,并与中国科协会员库进行对接。自2010年起加入中国药理学会会员全部实现网上填报。中国药理学会还与中国知网进行合作,向会员免费开通中国药理学会历年会议论文集查询功能。

4.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

2010年我会会员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学会在科技工作者中的吸引力、凝聚力逐步提高。学会办公室积极做好会员发展、会费收缴、会员服务工作。

5.加强学会建设,扩大学会凝聚力。

目前我会会员人数快速增长,已经达到4559人。一批留学回国人员和药理学科研教学骨干加入药理学会,使我会注册会员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学会根据会员发展的工作需要,讨论制订了《中国药理学会会员注册管理办法》等学会工作相关管理文件,奠定了学会规范化建设的基础。

二、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积极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工作,促进学会发展

2009——2010年期间,中国药理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取得良好的进展和成效,完成了科协布置的任务,促进了学会的建设和发展。

经过我会会员的共同努力,我会近年来承担多项中国科协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我会与科协的关系,提高了学术交流的水平,为会员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这项目主要包括学科发展项目研究、会议等内容。

中国药理学会申请的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经过激烈竞争,通过了专家严格评审,得到中国科协立项资助。

2010413,中国药理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开题会在北京新北纬饭店召开,中国科协有关领导和中国药理学会聘请的项目专家共约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项目是中国科协支持的本年度学科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之一,旨在通过总结报告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研究内容,并与全体专家就学科发展报告研究与编写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形成了共识,目前项目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科协于1997年面向我国各领域的基层一线工作科技工作者设立的奖项,2010年我会还组织本学科相关专家成立了“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向科协推荐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我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副理事长杨宝峰院士、苏定冯教授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其中杨宝峰院士还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此次获奖是三位教授长期自身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工作成就的体现,也是我会的光荣。

与科协合作共同建设的“院士专家科技工作站”目前已正常运行,学会联系多名院士专家作为建站顾问,并协助科协建立《院士专家信息库》。该工作站的建立,将为我会药理学专家服务于企业提供了新的工作条件和途径,可以使中国药理学会的药理学专家能够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此外,中国科协对我会举办的多种学术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如201011月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得到了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保证了会议圆满成功。

三、创新学术活动形式,提高学术交流水平

2009年——2010年,我会以开展学术交流为核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性,完成了20余次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学术交流作用。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积极创新交流模式,取得了重要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术交流的多种活动中,我会开展的学术活动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 围绕国家发展形势和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一般为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把握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发挥学会促进学科发展的作用。如我会主办的“新药研发暨新药发现学术研讨会”、“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专题研讨会”等。

2010610,新药研发暨新药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陶然大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来自全国各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嵋檠肓硕辔蝗鞯刂易龃蠡岜ǜ妫浞址从沉说鼻肮使谛乱┭蟹⒌淖钚陆购头⒄骨把?,展示了新药研究领域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

201097,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抚松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0中国抚松国际人参大会”在吉林抚松召开,共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宣传推介抚松人参,拓宽人参开发应用领域”,会议搭建了以人参为主的学术交流、文化展示平台,弘扬了人参产业,共同推进了人参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全面促进了我国人参产业发展实现新的跃升。

2010111517日,“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和烟台大学药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嵋榉治傲俅埠侠碛靡奔啊靶乱┮┬兰邸绷礁鲎ㄌ饨?,邀请了国内从事实验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专家以及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专家到会做专题学术报告及发言,为提高我国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临床前药理学研究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机构,我会共有18个专业委员会,多数专业委员会领导工作积极认真,学术活动活跃,围绕各自专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共举办了四次学术会议:

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培训与研讨班(第二期)会议于115-17日在上海召开,共有50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班。会议培训内容分为剂量效应曲线分析与参数估算、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建模和模拟在抗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PD/PK模型介绍、缓控释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分析、重采样技术、Meta分析、Winnonlin、NONMEMDAS软件计算技巧等多个专题。

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于 520-23日在北京召开,共有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嵋樘致哿硕恳├硌г诠谕獾难芯肯肿春头⒄狗较颍约霸谛乱┭蟹⒅械淖饔?;二十一世纪的个体化医学及转换科学;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在临床试验模拟方面的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耐受性及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分析等议题,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暨第四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于710-11日在上海召开,共有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定量药理学在药物研发各环节,包括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研究、复方药物设计与药物相互作用定量分析、受体动力学、群体药动/药效学在临床试验模拟方面的应用、适应性设计及药物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届“定量药理与新药评价”国际学术会议于1029日-31日在厦门召开,共有200余名国内外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嵋榫投恳├硌У姆⒄瓜肿醇把芯空雇?、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在新药开发及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基于数学模型的新药开发技术、群体药代动力学、PK / PD模型、临床试验模拟、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吸收建模及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基因药物体内代谢动力学、基因药物给药途径,安全性及质量控制等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举办了两次次学术会议:

第八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于94-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就近年来细菌感染现状、细菌耐药及机制、新的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新抗菌药物的开发等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了学术交流。

12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于1022-25日在武汉召开,共有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嵋榫鸵糯├硌в敫鎏寤┪镏瘟啤⒘俅惨┒в牖谀P偷男乱┭蟹?、药物临床评价与临床合理用药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GLP)第三期高级培训班于425-28日在南京召开,共有 268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班。本次培训班授课内容丰富,涵盖了药物GLP认证检查要求,药物毒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同种类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策略与方法,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涉及到一般毒性、遗传生殖毒性,国内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内外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成果和学术水平,对中国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转化医学研讨会于630-72日在黑龙江漠河举行,共有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

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于729-81日在西宁召开,共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嵋榫徒昀垂谕饪寡酌庖咭├硌а芯康男吕砺?、新进展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展示了我国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现状和水平。整个会议期间学术气氛浓厚,内容丰富,许多代表均反映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中国药理学会《医药导报》编辑部主办的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于89-13日在宁夏银川召开,共有1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就基本药物与合理用药政策在新医改方案中的实践与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于910-12日在北京召开,共有1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嵋檎攵怨愦笠揭┕ぷ髡叻浅9刈⒌挠泄馗腥居肟怪琢龌埔┪镆├硌芯苛煊虻娜鹊隳训阄侍饨辛搜跹刑帧?/span>

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及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世界老年痴呆日宣传活动” 918日在北京举行,共有320余名患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就老年痴呆的防治知识进行了宣传与科普,并进行了义诊。

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4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于1015-19日在南京召开,共有3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在本次会议上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并举办了青年英文报告竞赛、墙报展示竞赛等活动。

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暨2010(重庆)国际心血管疾病与药物高峰论坛于1022- 25日在山城重庆召开,共有2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并进行了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

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交流会于1030日-31日在陕西咸阳召开,共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

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药学监护第二次学术会议于1029日-111日在合肥召开,我会有1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讨论了药学监护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药学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3. 加强学科交叉,与兄弟学会联合主办学术活动。

与兄弟学会联合进行学术交流,是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实现创新的德重要措施,也是药理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10521日至23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和中国晶体学会共同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知名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筛选体系及新技术平台化学药晶型关键技术项目的多位专家做大会报告。药理学是晶型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突破关键技术的重要环节。本次会议的召开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晶型药物研究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整体技术水平。

4.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促进国际交流。

我会目前除参加国际基础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家联合会(IUPHAR)和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药理学家联合会外,还建立了中法、中日、中俄、中英等双边关系,联合举办双边学术交流会会多次,加强了与国际药理学界的交流,提高了我国药理学界的声誉。

201071723日,第十六届世界药理学大会于在丹麦哥本哈根市隆重召开。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名誉理事长林志彬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祥教授、副理事长李学军教授、苏定冯教授等学会领导和会员共184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部分在2009年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上受到表彰并得到我会部分资助的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在本次大会中,共有来自中国大陆的5名专家学者受邀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9名专家学者做了分会报告,中国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林志彬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祥教授还应邀担任大会主持人并主持了会议。中国专家们的学术报告展示了我国新药研究的最新成果,这对增强我国在国际药理学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外交流和合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药理学发展

自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在我国召开以来,中国药理学会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会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广泛的国际合作,促进我国药理学走向世界。

在第十六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召开期间,中国药理学会领导分别多个国家的药理学会进行了会晤和交流,并与英国药理学会领导共进晚餐,讨论了中英药理学会合作事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决定于2011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中英第一次联合学术研讨会。另外,学会领导也与香港药理学会领导举行了会议,讨论了加强两学会间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和形式,为加强两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初步确定了具体工作的内容。

在第十六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召开期间,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召开了会员国代表会议,会议讨论了IUPHAR各项工作,选举产生了有8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药理学家组成的新一届IUPHAR执行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祥教授当选为新一届(2010-2014 IUPHAR执行委员会委员。

五、 加强专业委员会和下属机构的领导,促进全面发展

专业委员会是学会的下属机构,是中国药理学会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组织者,在近两年的工作中,学会加强了与各专业委员会的联系,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对学术活动比较少的专业委员会,重点加强领导,促进各专业委员的均衡发展。

加强与地方学会的合作,支持地方学会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地方学会发展和建设,并通过地方学会,建立学会与会员的更密切的联系。

加强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和领导。我会目前主办7种学术期刊,在编辑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杂志根据自身的定位,积极努力,办刊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我国药理学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我国药理学发展重要支撑。2010112月份,学会下属杂志编辑部共印发杂志164300册,发表论文共计2174篇。

我会积极与科协联系,争取科协对学术期刊杂志的支持,我会主办的《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和《中国药理学通报》分别连续继续得到中国科协精品期刊A类和C类资助,年均发行量超过十余万册。

学会网站经过学会办公室的努力,内容不断更新,即时发布学会工作信息,成为会员与学会联系的重要渠道。中国药理学会网站会议在线注册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强科普工作,为广大人民提供科学用药的药理学知识,有药理学工作者编写的科普著作和科普文章,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药理学发展

我会与SERVIER研究院联合设立的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到2010年已经进行了14届奖励活动,同时,对工作成绩突出青年药理学家设立了“中国药理学会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2010年奖励工作已经于11月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专题研讨会上颁发,共有12名国内优秀的青年药理学工作者获奖。

在我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对青年工作者的壁报展示给与了多次奖励,以鼓励在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中作出成绩的药理学工作者。

中国药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药理学家的辛勤劳动和积累,在王浴生教授90寿辰和江明性教授90寿辰之际,杜冠华理事长代表中国药理学会向两位药理学届的前辈送去了祝福,以表示我们对老一辈药理学家的感谢之情。

2010年学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学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为学会今后的工作和长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科协的正确指导下,学会将在理事长、秘书长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努力,积极发挥社团的作用,为我国药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录:中国药理学会2010年纪事

2010124,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2010115-17日,由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培训与研讨班(第二期)会议在上海召开。

2010413,中国药理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开题会在北京新北纬饭店召开。

2010425-28日,由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GLP)第三期高级培训班在南京召开。

201051517, 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徐州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在江苏省徐州市隆重召开。

2010520-23日,由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052123日,第二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和中国晶体学会共同联合举办。

2010610,新药研发暨新药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陶然大厦召开。

2010630-72,由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转化医学研讨会在黑龙江漠河举行。

2010710-11日,由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暨第四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201071723日,第十六届世界药理学大会于在丹麦哥本哈根市隆重召开。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名誉理事长林志彬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祥教授、副理事长李学军教授、苏定冯教授等学会领导和会员共184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部分在2009年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上受到表彰并得到我会部分资助的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祥教授当选为新一届(2010-2014 IUPHAR执行委员会委员。

2010729-81,由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在西宁召开。

201089-13日,由中国药理学会《医药导报》编辑部主办的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在宁夏银川召开。

2010831,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在上海召开。

201094-5日,由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097,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抚松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0中国抚松国际人参大会”在吉林抚松召开。

2010910-12日,由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2010918,由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及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世界老年痴呆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

20101015-19日,由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4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

20101022-25日,由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2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

20101022- 25日,由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暨2010(重庆)国际心血管疾病与药物高峰论坛在山城重庆召开。

2010102931日,由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定量药理与新药评价”国际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

20101029111,由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药学监护第二次学术会议在合肥召开。

2010103031日,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交流会在陕西咸阳召开。

2010111517日,“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市隆重召开。

20101116, 12名国内优秀的青年药理学工作者获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

20101214,我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副理事长杨宝峰院士、苏定冯教授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其中杨宝峰院士还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 杜冠华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永祥

办公室主任 穆鑫


中国药理学会
京ICP备180175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22号
1999-2024 中国药理学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甲2号
邮政编码:100050
友情链接

中国药理学会 微信二维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