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经3年。三年来,本届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药理学会的指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为载体,全体委员和会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大研究课题和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惚ㄈ缦拢?br />
一、积极筹备并成功举办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心血管药理学卫星会议。在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亚洲血管生物学会、苏州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机构和单位及全体委员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两年的积极筹备,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心血管药理学卫星会议于2006年6月26日至29日成功在苏州大学召开?;嵋榘讲糠帜谌菁吹?1届国际血管神经效应器机制研讨会和心血管药理学和医学研讨会。会议由国际药理学联合会秘书长Sue P. Ducklse教授致开幕词,国际药理学联合会主席Paul M. Vanhoutte教授和陈丰原(Alex F. Chen)教授致欢迎词。200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Peter Agre教授及69位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瑞典、丹麦等国家的科学家作了精彩的大会发言,14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科学家也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涉及钙信号调空、心肌离子通道与蛋白组学、肌源性张力与自身调节、氧化还原调节与心血管功能、神经调节、血压波动性与心血管疾病、旁分泌机制、整体心血管生物学与病理学、激素、心肺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共有235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境外人员106人,共提交论文106篇,展出墙报49份,境外人员提交论文92篇?;嵋榛咕傩辛饲嗄暧判懵畚暮陀判鉖oster的评选活动。与会者对本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次大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我国与其他各国心血管药理学和医学家建立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一次重要机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血管药理学的发展。在这次会议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顾振纶教授、苏定冯教授、Alex F. Chen教授、黄聿教授、关永源教授以及他们所在单位的同志做了很大的贡献。
二、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本届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努力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2004年我们在新疆召开了第八次全国心血管药理学大会,帕尔哈提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后的三年来,除了前面提到的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心血管药理学卫星会议外,还举办了四次大的学术活动,包括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亚洲血管生物学大会和第六届离子通道的国际会议,2004年在广州举行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新策略的药理学基础研究研讨会,以及本次的武汉会议。同时与生理学会和病理生理学会一道共同组织和成功举办了2005年在香港召开的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通过这些学术交流不仅使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心血管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而且也向国外展示了我国心血管药理学研究的成就。在这些活动中,苏定冯教授、戴德哉教授、关永源教授、李学军教授、金满文教授以及他们所在单位的同志为我们的学术活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三年来,以美国恩科心血管研究院为纽带,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包括成功举办三个国际会议既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卫星会议、第一届亚洲血管生物学大会和第六届离子通道的国际会议。本次会议也将邀请美国恩科心血管研究院的8位教授为我们做精彩的大会报告。陈丰原和段大跃教授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是以心血管药理学工作者为主体组成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建会以来就注意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我们把发展会员视为学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建立了多元结构的会员制度,除在高等学校、研究单位发展会员外,还注意在非公有制的三资企业、民营研究机构中发展会员。近年来由于新老交替,我们特别注意在中青年药理学工作者中发展会员。此外,也注意发挥离退休药理学工作者在学会中的作用。由于人员变动很大,如出国、退休、改行、新参加工作,等等,使会员重新登记变得非常必要。经秘书处的努力,广大会员的配合,登记工作顺利完成。目前,我会的会员组成中,包括有高级职称、中、初级职称会员,博士生和硕士生会员及通讯会员,截止2007年7月20日我会共有登记在册会员 259名。 为了加强民主办会,学会定期召开常务委员会议,讨论学会工作。遇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前,还通过信函或电话征求常务理事的意见。
学会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人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十名青年免费参加2005年在香港召开的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通过多年的努力,有多名年轻的心血管药理学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百篇博士优秀论文奖等,说明年轻的心血管药理学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已经站在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工作。为了加强学会的梯队建设,让优秀青年药理学工作者成为学科带头人、学会骨干,我会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药理学工作者,并委以重任。第八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及一些常务委员年龄均在45岁上下,他们开始承担重担,参与学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他们有朝气,有活力,即推动了学会工作,又受到了锻炼。
四、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研究水平。本届学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强调努力提高研究水平,重视国家重大项目和成果的申报及高质量SCI论文的发表。近三年,在心血管药理研究领域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级奖励,在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Stroke, Hypertension,ATVB,JBC 等国际重要心血管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多篇,特别是杨宝峰教授等最近在Nature Medicine国际顶级杂志发表的论文都说明我国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的心血管药理学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离子通道药理学研究等为重要特色的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
五、创建专业网站。本届委员会创建了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网站(http://www.cvpcn.org/),及时通过该网站将心血管疾病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及最新发布的SCI杂志影响因子信息发送给会员,在这里要特别感谢Alex F. Chen教授及时为我们提供最新的重要信息。
六、努力筹集经费。经多方努力,本届委员会共筹集经费22万元,为成功举办学术会议,特别是三个国际会议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吕富华基金5万元用于支付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心血管药理学卫星会议特约报告人及青年优秀论文和优秀Poster奖励等相关费用。这里特别要感谢顾振纶教授(筹集经费7万元)、关永源教授(筹集经费7万元)、苏定冯教授(筹集经费18万元)、戴德哉教授(筹集经费3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和罗健东教授(筹集经费2万元),他们为经费的筹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出版通讯书籍。在这三年中,我们出版了两期<<中国心血管药理通讯>>。在陈修、陈维洲和曾贵云教授主编的<<心血管药理学>>(第三版)的基础上,正在重新编写<<心血管药理学>>(第四版)。这三位前辈为该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八、积极协助中国药理学会做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各年度的工作计划及总结,很好地完成中国药理学会布置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