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5日,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全体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学会党委书记、ISC-CHINA 委员杜冠华教授和办公室副主任赵颖博士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副主席、ISC-CHINA 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院士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常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ISC-CHINA 秘书长、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秦久怡,以及ISC-CHINA 领导、委员及相关组织代表、秘书处工作人员共 50 人出席了会议。

ICS-CHINA全体会议现场
秦久怡秘书长首先作 ISC-CHINA 2020 年工作总结及 2021 年工作计划报告,接下来王庆林部长宣布了ISC-CHINA委员调整决定,由宋军书记向新任委员颁发了聘书。李静海主席通报了 ISC 最新工作动态,重点介绍了在全球大疫情背景下的ISC全球战略、重要关切及开展的系列工作。他指出,ISC致力于为全球科技界发声,中委会应进一步加强与ISC的联系交流,积极参与其相关工作,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平台,发起国际计划,讲好中国故事,加强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实现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
会议听取了 ISC 三大国际科学计划国内协调机构代表的工作报告,包括“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未来地球计划”和“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随后委员们围绕 ISC-CHINA 2021年及未来工作进行了讨论发言,就推动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履职以及全球疫情背景下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等议题展开交流。杜冠华教授在发言中,对推进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中国办公室建设工作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提高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的影响力,要从“发声”和“发展”两个方向同时推进,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为国际组织做出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科学家的声音;又要努力协调、挖掘国际组织丰富的科技资源为我所用,让中国科技工作者充分受益。他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主动联合IUPHAR,共同主办“抗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网络研讨会”为例,建议中国科技界在健康等领域主动提出国际性科学计划,争取主动权。

杜冠华教授发言
最后,李静海主席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一步中委会应当更加主动作为,统筹力量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发展,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