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附近100元4小时电话或微信_大学生空降平台,24小时全国空降可约,全国楼凤约平台

中国药理学会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首页

2018 “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药物药理学大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来源:中国药理学会网     字号:[] [] []    打印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Made a successful end

2018 “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药物药理学大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201856-9日,由中国药理学会和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IUPHAR 天然产物药理学分委(Pharmacology of Natural Products Section,联合主办的“2018一带一路国际传统药物药理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前理事长杜冠华教授、副理事长丁健院士、李林教授、石京山教授、魏伟教授、秘书长张永鹤教授、监事长李学军教授等学会领导及部分常务理事参加了此次会议??萍疾壳案辈砍ち跹嗷淌凇⒐椅澜∥平趟玖醯欠寮嗖熳ㄔ?、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王庆林副部长、卫健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柴慧婷主任科员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泰国、俄罗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的14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发展传统医药,造福人类健康(Enhancing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improving jointly -- Develop traditional medicines to benefit human health)”?;嵋楣采枇礁鲎ㄌ猓?/span>1. 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药物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2. 传统药物基础与临床药理学研究,包含大会报告14个。收到论文摘要134篇,经审核后刊登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8年第4期。会议另设了青年科学家报告和壁报交流,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舞台。15位青年学者作了口头报告,62篇壁报参加了展讲。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

201857日上午,大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开幕??皇接芍泄├硌Щ崦厥槌ふ庞篮字鞒?。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首先致辞,对来自各国、各单位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张理事长在欢迎辞中重点强调,“一带一路”是各国共生共荣、互利共赢之路,是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之路。传统医药作为世界医药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的绝好切入点之一??萍疾壳案辈砍ち跹嗷淌谠诮不爸?,指出本次大会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各国药理学工作者搭建了同台交流的平台,必将引发兴趣,产生共鸣。这对于推动中国传统药物的现代化研究、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刘登峰专员代表国家卫健委发言,对备受关注的“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科技重大专项中针对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充分肯定了此次大会对于天然药物及传统药物的创新发展的积极意义。王庆林副部长代表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对本次大会表示祝贺,并特别强调了中国科协大力支持和鼓励我国学术团体围绕“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药理学会的此次大会,为国内学术团体组织一带一路国家学术交流,做出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秘书长张永鹤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后,学术日程正式拉开帷幕。专题论坛1:传统药物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Pharmacological Study and New Drug R&D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along the Belt and Road)上半场由中国药理学会监事长李学军教授主持。第一场大会报告由中国药理学会前理事长杜冠华教授带来,题为“Study, appl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among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宏大的画卷:早在2000年前,承担着纽带作用的一带一路将古代中国和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除丝绸和瓷器外,药品也是交流往来的主要内容。药品的交流促进了医学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在不同地区、国家间传播开来的香料、水果、种子等特殊产品,被当作药物来应用。这些药物在治疗疾病和传统医药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迄今为止,这些药物仍被当地人民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同时,杜教授更是为对国家人民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一带一路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The road of medicinethe road to the health。第二个大会报告是新加坡国立大学Wai Shiu Fred Wong教授所作的“Pharmacological Approach to Restoring Steroid Sensitivity in Respiratory Diseases”,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线药物。然而,约10%的哮喘(严重/难治性哮喘)患者和大多数COPD患者对皮质类固醇的有益作用具有抵抗力。Wai Shiu Fred Wong教授团队研究证明,从穿心莲中分离得到的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不仅在哮喘和COPD实验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还可在IFN-γ/LPS联合暴露的严重哮喘小鼠模型中恢复地塞米松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IL-27水平和乙酰甲胆碱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穿心莲内酯能显著降低LPS/IFN-γ暴露的小鼠肺组织细胞核中组蛋白去乙?;?/span>-2HDAC2)的水平,降低总HAT/HDAC活性比值,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HDAC2磷酸化和上调抗氧化转录因子Nrf2水平得以实现。该研究揭示了穿心莲内酯在严重哮喘和COPD模型中可作为一种新型激素再敏感药物的潜在应用。穿心莲内酯的全甾体再敏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茶歇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下半场报告在魏伟教授和杨宝学教授主持下继续进行,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段大跃教授带来了题为“Pharmacophenomics: the systematic paradigm for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报告,介绍了他们团队将新兴的药物表型组学应用于传统方剂的药理学研究的系统性范例。药物表型组学研究联合治疗的多靶点药理学。在中医学中,证候是一种独特的疾病定义系统。通过在多组学水平借助一整套新的基因组学技术和平台来明确证候的分子机制,药物表型组学可用于表征方剂的药物应答表型组,并根据君臣佐使的中医理论识别其相应的多个治疗靶点。方剂的药物表型组学研究也为方兴未艾的精细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接下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增军博士带来了题为“Improving drug review system to facilitate drug development”的报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药品销售和使用的最大市场,但是新药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许多新开发的、在其他国家获批的药物,国内患者在中国很难用得上。此外,只有极少数新药在国内注册并被批准。为了更好地?;す诮】?,中国政府誓言要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来鼓励新药开发,包括一项改革药品监管制度的计划。作为改革的一部分,药品评价中心(CDE)大力改革和完善药品审评制度,使新药在深入调查后迅速上市。这项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符合以美国FDA、欧洲EMA和日本PDMA为代表的国际标准的药品审评系统。在过去的2年中,CDE努力采纳和引入国际组织发布的指南,建立以临床适应症为基础的评审小组,应用先进的审查概念和理论,用来改进已建立的与发起人之间的通信系统,修改优先审查标准,缩短审查时间等。该报告着重讨论了这些改革措施对新药开发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起人着手筹划临床研究时。


大会报告人风采

7日下午,专题论坛2:传统药物基础与临床药理学研究(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Medicine)如时进行,前半部分由薛明教授和刘昭前教授主持,首先由新加坡国立大学Gautam Sethi教授带来了题为“Targeting oncogen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for cancer therapy”的报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s)包括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它们参与了多种与增殖、存活和血管生成相关的基本细胞功能。在各种STAT成员中,STAT3在肿瘤细胞和组织样本中经常被过度表达,并调节许多癌基因的表达,其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报告中,Gautam Sethi教授简要地讨论了STAT3作为前列腺癌治疗潜在靶点的重要性,并且还提出了对于该类转录因子的各种现有抑制剂药物的新见解,讨论了这些潜在抑制剂可以开发为抗癌药物的前景。第二个出场的报告人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王树教授,报告题目是:“A clinical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topical bingpian-induced analgesia”。冰片在中医药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局部冰片的临床疗效缺乏严格的循证临床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王树教授团队在上海长征医院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局部冰片的镇痛效果。并利用capsaicin、福尔马林、CFA或热致痛/痛觉过敏等不同的小鼠模型,通过钙成像、膜片钳记录和酶活性测定检测小鼠感觉神经元或转染HEK 293细胞,对冰片镇痛作用机制及其分子靶点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证实,在122例术后疼痛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冰片的局部应用比安慰剂更显著地减轻疼痛。Trp8通道是冰片最敏感的分子靶点,并介导脊髓内下游谷氨酸能参与局部冰片镇痛。与薄荷醇相比,冰片作为局部镇痛剂具有明显的机制差异和优势。接下来,华中科技大学的明章银教授作了题为“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miltirone in the modulation of platelet function”的报告,探讨了丹参脂溶性化合物丹参新酮(Miltirone)在抗血小板活性中的作用机制。他们团队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丹参新酮调节血小板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丹参新酮通过影响PLCγ2/PKC/ERK1/2、PI3K/AktSRC/FAK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内向外外向内信号。因此,丹参新酮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血小板候选物,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孟加拉达卡大学的Mohammad Oliur Rahman教授带来了题为“Multi-functional pharmacological credence of triterpenoid 16-hydroxy betulinic acid isolated from Mikania cordata,介绍了从传统重要药用植物蔓泽兰(Mikania cordata)中分离并鉴定得到了一种三萜化合物16羟基白桦酯酸(16 -HBA)。他们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16-HBA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用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和热板热刺激法测定16-HBA的镇痛性能,采用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活性,用酵母诱导发热法评价16-HBA的解热作用。结果显示,16-HBA具有较强的抗菌、镇痛、抗炎、解热作用。该研究为在孟加拉使用蔓泽兰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科学支持,并为生化和制药工业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接下来,北京大学医学部杨宝学教授作了题为“Ganoderic acid inhibits renal fibrosis induced by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的报告,讲述了灵芝多糖肽(GLPP)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实验研究的案例。他们首先在ob/ob小鼠和ApoC3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GLPP治疗1个月后减轻了肝硬变、血脂异常、肝功能损害和肝脏胰岛素抵抗。此外,GLPP降低了油酸和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和原代肝细胞中脂滴的积聚和TG含量。借助代谢组学和KEGGPIUMET分析,GLPPNAFLD的治疗作用与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原发性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有关。检测显示GLPP逆转了ob/ob小鼠和ApoC3小鼠CYP7A1CYP8B1、FXR、SHP的低表达和FGFR4的高表达。此外,GLPP通过FXR-SHP依赖的机途径降低SREBP1cFASACC的表达,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因此,提示GLPP可能开发成为NAFLD的治疗药物。茶歇之后,后半场报告在李晓辉教授和陶亮教授主持下继续进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小莺教授作了题为“Echinacoside and 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R. wight have male reproductive protection effect by targeting hypothalamic 的报告,向与会者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关于肉苁蓉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的实验研究进展。通过研究,他们确定了ECH与雄激素受体(AR)的相互作用,ECH在下丘脑ARMET-894VAL-713的口袋中与之结合,抑制AR从细胞质到下丘脑的细胞核转移,阻断大鼠下丘脑AR活性,增加精子数量,可用于治疗大鼠少弱精子症。接下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赖君鹏(Mitchell Kim Peng Lai)教授带来了题为“Andrographolide as a potential anti-neuroinflammatory therapeutic: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utility”的报告,概述了由他们和其他研究者完成的关于穿心莲内酯的研究,以及其在神经炎症方面的潜在用途。此外,还回顾了目前有关穿心莲内酯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空白,展望了为提高化合物的功效和临床实用性未来需要加强的工作。随后,苏州大学的毛新良教授作了题为“Saponins from Paris forrestii (Takht.) H. Li displays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by suppressing the RNF6/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的报告,他们团队从生长在中国西藏和云南省的一种独特的植物Paris forrestii (Takht.) H. Li中分离出了一系列皂苷,总皂苷(TSPf)比单一成分具有更强的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AML)增殖作用。此外,TSPf抑制了AML异种移植物在裸鼠模型中的生长。按照100毫克/公斤体重口服14 d几乎完全抑制肿瘤生长,无严重毒性。研究表明,TSPF通过抑制RNF6/Akt/mTOR途径发挥抗AML活性,可以开发用于治疗AML。最后,来自俄罗斯传统医学科学院的三位专家Svetlana Nesterova,Oleg Oapochkin以及Larisa Starostenko分别就俄罗斯卫生部俄中科学方法研究中心对中医药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指南、在俄罗斯联邦境内注册生物活性添加剂的程序和生物活性添加剂规范化法律法规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介绍,响应两国政府关于中俄中医药合作的战略布局,有助于中医药产品在俄罗斯的组织、推荐、审批和推广。

本次大会期间,中国药理学会还举行了“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会”、“中共中国药理学会党委扩大会议”和“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对2018年的学会和党委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下一步部署。

会后,学会收到国内外多方反馈,称本次大会学术气氛浓厚,通过专题报告、青年科学家报告和壁报展示,反映了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药物基础与药理学研究的前沿进展,也对各国天然药物审批相关法规有了初步了解。各国学者借此平台增进了友谊和相互了解,相互达成了合作意向,是一个非常成功、卓有成效的会议。 大会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了中国药理学会和我国药理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必将为促进传统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传承、发展和弘扬,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医药交流与合作,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药理学会
京ICP备180175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22号
1999-2024 中国药理学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甲2号
邮政编码:100050
友情链接

中国药理学会 微信二维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