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数学药理学(定量药理学)大会于2009年8月7-9日在凉爽宜人和日新月异发展的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的近70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学术会议进行了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委员会换届。宋建国教授代表中国药理学会第七届数学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作了工作汇报,并对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代表们对他们的优异工作给与充分肯定和赞誉。本届会议选举产生的第八届全国数学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新的专业委员会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我国数学药理学奠基人孙瑞元教授也出席了大会并作了数学药理学前沿发展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代表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一、学术交流内容
代表们就定量药理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包括药动学、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群体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等;并对国际最新发展动态予以介绍,例如美国FDA成立了“定量药理学审评组”,提出“基于模型的药物研发”的理念,使定量药理学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并已对国际定量药理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经专家介绍,与会代表特别关注到,美国NIH路线图计划(NIH Roadmap)、欧盟COST15计划均将医学计算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二、新的组织机构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选举并产生了第八届委员会及其组织机构:
名誉主任委员:孙瑞元、汤仲明
顾问:刘昌孝、林福生、赫梅生,杨友春、赵香兰、张文贵
主任委员:袁秉祥
副主任委员:马强、娄建石、程能能、郑青山、卢炜
秘书长:郑青山(暂兼)
委员(32名,以姓氏拼音为序,*为常务委员):
程能能*(复旦大学药学院)
程泽能(中南大学药学院)
代宗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戴诗文*(浙江中医药研究院)
戴体俊*(徐州医学院)
董何彦*(大连大学医学院)
方治平(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
郭峰*(辉瑞公司)
何明*(南昌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洪宗元*(皖南医学院)
胡国新(温州医学院)
黄民*(中山大学药学院)
黄晓晖*(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焦效兰(宁波大学医学院)
林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刘晓东*(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娄建石*(天津医科大学)
卢炜*(北京大学药学院)
马强*(内蒙古科技厅)
芮建中*(南京军区总院)
沈连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药物安全评价检测中心)
宋必卫(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
宋建国*(皖南医学院)
童朝阳*(防化研究院四所)
王晖*(广东药学院)
谢海棠(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
杨芳炬*(四川大学)
杨玉梅(包头医学院)
袁秉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袁守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袁宗辉*(华中农业大学)
郑青山*(上海中医药大学)
三、未来工作重点
在闭幕式上,马强教授主持会议,前任专委会主任宋建国教授对以往工作做了总结,袁秉祥教授代表新一届专委会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打算和设想,认为数学药理学已进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重点在于:
1. 抓住机遇,服务科学,在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新药研发等领域内积极开展定量药理学的培训工作,为我国药理学发展作出贡献,扩大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
2. 紧密联系学会、企业、医院、药品管理部门,扩大本专业委员会的活动领域。积极发展新会员,特别是来自企业、大型医院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3. 加强与政府机构沟通,成为药品监管部门的高级咨询小组;积极与科技部沟通和汇报,争取定量药理学作为国家药理学科的子目录,列入国家科技资助的专项领域。
4. 提高学术交流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以促进国内药理学和药物定量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作为国内、外较早的学会组织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曾经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不凡的影响。委员们一致认为,目前中国数学药理学在全国发展极不平衡,正受到国际和亚洲各国(包括日本、韩国)数学药理学飞速发展的严重挑战。目前,我国数学药理学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机遇和竞争。新的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决心在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上加快发展,积极主动地为实现我国数学药理学的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提出了严肃而具体的任务。
(陈君超 郑青山 供稿)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