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附近100元4小时电话或微信_大学生空降平台,24小时全国空降可约,全国楼凤约平台

中国药理学会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首页

中国药理学会第二届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第二次工作会议 会议纪要

来源:中国药理学会网     字号:[] [] []    打印
 

“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241123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监事长李学军教授、副秘书长兼副党委书记周文霞教授、监事吴春福教授与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们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程肖蕊教授主持。

首先,主持人介绍了中国药理学会领导与监事会成员,中国药理学会监事长李学军教授宣读并讲解了中国药理学会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展中国药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各项作与活动的通知【药理学会办发〔2024〕第21号】,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伯晓晨教授介绍了第二届委员会本年度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特别强调了筹备网络药理学第二次会议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新兴学科领域委员加入的期待。

其次,会议进行对“第九届网络药理学学术大会筹备计划和主题以及对专委会下一步工作及建设发展等”进行建议与讨论。在座各位委员首先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接着为本分会的建设和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其中,委员曹永兵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第八届网络药理学与人工智能学术会议筹备情况与会议日程。常务委员范骁辉教授强调了网络药理学发展至今的变革,并建议专委会名称应与时俱进,整合AI等新元素,同时指出网络药理学不应局限于中药领域,而应拓宽研究范围,增加交叉学科研究。委员肖景发研究员提出网络药理学与人工智能结合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数据集合的重要性,建议建立中国特色的资源平台或数据库,以推动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委员宓现强研究员表示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网络系统,网络药理学中的网络标志物和网络靶点亟需得到实验验证,研发新型模型对于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很重要。委员刘艾林研究员提出网络药理学应与人工智能结合来解决临床关键科学问题,并建议邀请交叉学科的临床医生和医药界研发人员加入专委会,推动网络药理学的更广泛应用。常务委员贺福元教授强调实验验证在网络药理学中的重要性,并质疑过度依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并提倡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推动网络药理学的发展,并解决如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等挑战。常务委员刘庆山教授主要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提升民族医药研究,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大复方药物,并提到网络药理学在促进民族医药研究中发挥了显而易见的作用与实效。委员兼副秘书长韩露副研究员提出了三个核心建议,一是未来会议应更多地调动地方科研力量;二是增加学科交叉特色,特别是在网络药理学领域;三是继续强化产学研结合,特别是临床力量的融入。委员兼副秘书长项荣武教授提议第九届网络药理学学术大会将在沈阳举办。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吕海涛教授提议在现在这个数据驱动科学的时代,将网络药理学与人工智能融入临床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此外,还有委员崔修亮、杨秀颖、陆奕宇、李征、李晶洁、姜泓、戚进、高丽、方坚松、张阔、孔令雷、强桂芬、周雪忠、陈健、陈凌霄、董宪喆、郜丹、叶田园、于莹、袁弯弯、赵宏伟等委员均提出了建议。到会委员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为专委会后续工作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每位委员都是专委会主人的精神。

接着,中国药理学会副秘书长兼党委副书记、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周文霞教授发言,提议委员们对网络药理学领域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学科方向发现问题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众多委员提出的宝贵意见,强调了实验验证可行性实施方案研究的重要性。随后,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讲话,指出今年是网络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简要梳理了网络药理学学科发展历程与专委会创立的缘起,强调了中国学者在网络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提示人工智能与网络药理学的融合以及实验验证的重要性,鼓励与会者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勇气,多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专委会活动,群策群力,将专委会建设得更好,并努力引领网络药理学的发展。

最后,主任委员伯晓晨教授进行了工作会议总结,相信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期待网络药理学与人工智能结合能够解决曾经未完成的任务,并期待网络药理学在各位委员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继续开展具有前沿性的学术研究,能够不断突破,为医药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中国药理学会领导理事长张永祥教授,监事长李学军教授,副秘书长兼副党委书记周文霞教授,、监事吴春福教授出席会议


中国药理学会监事长李学军教授宣读并讲解中国药理学会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


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曹永兵教授详细介绍会议筹备情况与会议日程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讲话


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伯晓晨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于莹供稿、陈凌霄摄影)

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20241128

中国药理学会
京ICP备180175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22号
1999-2024 中国药理学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甲2号
邮政编码:100050
友情链接

中国药理学会 微信二维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