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附近100元4小时电话或微信_大学生空降平台,24小时全国空降可约,全国楼凤约平台

中国药理学会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首页

“聚焦医药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向临床转化”——2023年度临床药理学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药理学会网     字号:[] [] []    打印
 

20231222-24日,由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3年度临床药理学学术论坛在南昌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南昌大学药学院、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共同承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协办。本次论坛邀请了药学领域的院士、专家和杰出青年学者为大会作专题报告,为广大临床药理学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论坛聚焦我国创新药物发现与临床转化、重大新药创制新路径、药物临床试验新技术、精准临床药学新进展交流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新药成果转化、促进跨学科、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临床药理学相关研究和研发的国际学术地位及影响。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等108家单位的372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委会副主委、南昌大学药学院夏春华教授主持。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耀彬教授代表本次大会承办单位致辞,刘书记介绍了南昌大学及药学学科的发展概况,指出当前南昌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欢迎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南昌为学校发展及学科建设把脉问诊,通过交流与合作,助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胡穗发副院长代表本次大会共同承办单位致辞,胡院长介绍了洪都中医院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特色,代表医院欢迎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南昌指导并进行学术交流。最后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一民教授代表专委会对临床药理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对南昌大学和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在筹备本次会议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论坛设大会主旨报告及专题报告。“学科前沿与机遇挑战”主旨报告第一阶段由安徽医科大学魏伟教授主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宏灏院士以“药物基因组学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进行报告,提出全国专家网指导基础PGx研究和临床应用、缺乏大型数据集和生物样本库情况下表型和机制研究困难、对罕见变异的影响和临床可操作性知之甚少等十大挑战问题,提问环节中,王广基院士与周院士针对阿尔兹海默症Aβ*56进行了交流;随后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以“基因和细胞药物的药动/药效及成药性评价研究”为主题提出活细胞药物时代的到来,号召加强医工及医药交叉,应用活细胞药动/药效及成药性研究体系来推动新型工程化活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上市。主旨报告第二阶段由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刘泽源教授和复旦大学蔡卫民教授主持,安徽医科大学魏伟教授以“临床药理学研究有关进展”为主题进行报告,为我们讲述了几十年来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进展和未来展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一民教授以“基于临床价值的药物创新”为主题进行报告,总结了政策鼓励下中国创新药10余年发展趋势,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的举措,并分享了团队近年来代表性研究转化成果;中南大学刘昭前教授以“肿瘤化疗的药物基因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为主题进行报告,研究发现了中国人特异性铂类药物敏感性PGx标志物elF3aADCY1铂类药物反应个体差异表观转录组标志物及其机制,并建立了铂类药物反应敏感性的预测模型。


“基础创新与临床转化”专题报告第一阶段由安徽医科大学张玲玲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方翼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黄民教授以“个体化给药技术研究与思考”为主题进行报告,讲述了精准医疗时代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中国医科大学魏敏杰教授以“神经微环境与退行性疾病”为主题进行报告,报告了她们课题组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南昌大学辛洪波教授以“人羊膜干细胞的特征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为主题进行报告,向我们展现了人羊膜干细胞的广阔临床前景以及实验室成功的中试小规模生产;南方医科大学毕惠嫦教授以“代谢性核受体PXR 的新角色新功能”为主题进行报告,围绕DMPK与疾病及临床用药的交叉融合,讲述了PXR在一些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和相关机制研究。“基础创新与临床转化”专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山东大学赵维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波教授主持,南昌大学熊玉卿教授以“从临床药理的视角解析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临床研究技术要素”为主题进行报告,阐述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重要性,并对近年来发布的一些临床准则进行了解读;中南大学阳国平以“针对临床问题的转化研究”为主题进行报告,阐述了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东阳教授以“定量药理学引导的特定人群精准用药研究:我们的进展与思考”为主题展开了定量药理学在精准药物治疗的应用策略、基于PBPK-PD-Dis人群模型改善特定人群精准用药及新药临床开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菁教授以“以终为始 转化赋能:基础与临床研究驱动 抗菌药精准用药”为主题强调了TDM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以万古霉素TDM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为例阐述了TDM在指导临床患者个体化用药中的重要作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胡穗发教授以“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中医医疗机构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报告,结合国家中药新药研发新政策推动开展院内制剂研发及成果转化。


“基础创新与临床转化”专题报告第一阶段由中国药科大学梁艳教授和清华校友总会余永平主持。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勇教授以“寒地慢病治疗药物靶标发现与活性先导化合物研究”为主题进行报告,阐述了内皮衰老标志物、小檗碱和B11通过抑制PCSK9蛋白表达在降脂方面的功效,为慢性病治疗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思路;安徽医科大学王华教授以“酒精相关性肝病的炎症免疫损伤”为主题报告了酒精相关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围绕机制开展的药物研发;上海长征医院修清玉以“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伦理审查关注点”为主题进行报告,结合案例生动介绍了关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伦理审查关注的一些要点;哈尔滨医科大学杜伟杰教授以“心脏重构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小分子化合物防治研究”为主题进行报告,重点分享了心脏重构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以及相关靶标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基础创新与临床转化”专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锦芳主任和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刘林林主任主持。厦门大学吴彩胜以“MS-XDF系列软件工具助力临床生物标志物的探寻”为主题进行报告,重点介绍了MS-XDF系列软件在临床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飞教授以“肝损伤的代谢调控机制与治疗”为主题进行报告,重点阐述了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深入机制研究和潜在药物靶点发现;武汉大学汪晖以“药物相关胎源性疾病的母胎互作机制及防治研究”为主题进行报告,对孕期用药的注意事项和一些药物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及交流分享;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张程亮教授以“奥沙利铂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从信号监测到主动干预的尝试”为主题进行报告,重点介绍了团队对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大规模的病患统计,最后成功修改了奥沙利铂的说明书。


大会报告前夕,还专门召开了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崔一民教授总结了专委会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及未来工作设想,夏春华教授代表承办单位介绍了此次论坛的筹备情况,魏伟教授传达了中国科协对学会及专委会建设管理的相关要求。

此外,本次论坛还设置了青年论文遴选活动。会议共收到论文投稿88份,经过专家遴选出49个优秀论文,其中19名优秀论文进行了壁报展示,9名特别优秀论文进行了青年论文报告。青年论文报告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向倩教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常艳教授、中山大学钟国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晓宇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温金华教授主持。

通过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药理学工作者,聚焦医药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向临床转化,交流探讨了临床药理学研究最新成果。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委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政------用”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临床药理学事业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国药理学会
京ICP备180175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22号
1999-2024 中国药理学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甲2号
邮政编码:100050
友情链接

中国药理学会 微信二维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