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定量药理学与新药评价国际会议(ISQP)”于2023年10月12-15日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庚聚龙酒店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胸科医院承办。
本届ISQP包含1个主会场和12个分会场的72个学术报告,并在会前召开了专委会的全体委员会议。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学术界、企业界70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论文和壁报投稿逾250份。
10月12日晚,召开了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年度全体委员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首先,大会主席胡蓓教授对专委会的换届选举程序进行了介绍。陈锐秘书长介绍候选人情况、发起现场选举并公布选举结果。刘东阳教授进行了青年论坛的工作汇报。大会通过了由上海市胸科医院焦正教授任主任委员,并通过了新常务委员和委员的选举。然后,焦正教授介绍了2023年ISQP会议的筹备情况,并对年度工作和未来的工作计划作了汇报。本年度新成立的福建、天津和河北的定量药理专委会代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吴雪梅教授、天津天士力研究院的马晓慧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王明霞教授对各自的工作也做了介绍。此外,针对下一届会议的承办单位进行了初步讨论。福建和天津均有意向举办。
10月13日上午8时30分,召开ISQP开幕式。大会由执行主席焦正教授主持,上海市药学会理事长陈红专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侯旭敏院长、北京大学药学院卢炜教授及大会主席胡蓓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大会的顺利举行给予厚望。






主会场报告由胡蓓教授、郑青山教授、张菁教授、谢海棠教授和焦正教授主持,武汉郎来科技有限公司的王亚宁博士作了《基于模型的药物发现》现场报告、美国FDA的刘江博士作了《肿瘤药物研发中剂量确定与优化的务实和整体策略-擎天柱计划的临床药理学观点》线上报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min Rostami教授作了《PBPK和真实世界数据的结合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线上报告、美国罗氏基因泰克的严谨博士作了《药物研发中的建模和模拟:现状和展望》现场报告。

10月13日下午及14日举行了12个分会场的专题报告,包含模型引导的抗肿瘤药物新药研发、模型引导的抗感染药物新药研发、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模型引导的代谢疾病新药研发、特殊人群的新药研发、模型引导的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建模和模拟新技术和新方法、模型引导的抗肿瘤药物新药研发、模型引导的神经精神药物的新药研发、模型引导的改良制剂研发、教学和职业发展以及青年论文报告。
本届青年论文报告共有11位来自高校、医院和企业的青年才俊进行了口头报告,由相小强教授等组成的导师团现场评分。
闭幕式中焦正教授、郑青山教授、张菁教授、刘晓东教授、刘东阳教授、相小强教授等和优秀壁报优秀口头报告人员合影。
10月15日上午,定量药理专业委员会举办了首次党支部的党建活动,36名党员代表参观了坐落在兴业路76号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并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本次会议的注册代表数、参会人数、学术报告数,摘要和壁报的投稿人数均超过历届ISQP会议,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国际定量药理的学术交流,提升了我国定量药理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在后疫情时代,在新药物研发、临床精准用药等方面不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