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附近100元4小时电话或微信_大学生空降平台,24小时全国空降可约,全国楼凤约平台

中国药理学会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首页

第十一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会议纪要

来源:中国药理学会网     字号:[] [] []    打印
 

2019330日至331日,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合理用药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北京药理学会等学术团体主办的“第十一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响应WHO“无伤害用药(Medication Without Harm)”的呼吁,秉承药源性疾病防范和用药安全的初衷,主题为“医药携手,‘药’无伤害”,重点关注新上市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和安全性。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药学工作者以及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和美国的专家近1 000人参加了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会议执行主席、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副总编辑、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玉珍教授主持?!兑┪锊涣挤从υ又尽反纯?/span>20周年庆典与开幕式一并举行。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岳小林副局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张建教授,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中华医学会副社长刘冰编审,以及为杂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蔡年生、金有豫、李大魁、刘祚永、孙忠实、王汝龙、吴瑞芳、吴永佩、杨景勋、周超凡和周慧芳。

开幕式上,由杂志总编辑兼杂志社社长王育琴教授带领第五届编委会副总编们以朗诵的形式,“数”说杂志20年发展历程,介绍了杂志创刊以来,在宣传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我国临床用药安全水平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张宗久局长、刘冰副社长和张建副会长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张宗久局长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年来为我国临床用药安全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他指出,杂志从人文关怀开始,通过对一个个药物不良事件的报道,促使人们去认识、去思考药物不良反应,进而不断地去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水平。刘冰副社长感谢了诸位老专家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他列举实例说明良心杂志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正向引导价值,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正是良心品质的杂志,希望这本杂志在我国加快期刊建设的春风中取得更大发展。张建副会长则表示,用药安全是关乎人类健康、民生的重要问题,本届论坛的主题既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第三次全球患者安全挑战目标一致,也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坚持与推进。

在开幕式上,还隆重举行了《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创刊20周年庆典活动的颁奖仪式。授予创刊人程经华教授“终身成就奖”,授予WHO乌普萨拉监测中心(原国际药物监察合作中心)前主任Ivor Ralph Edwards“特别贡献奖”,授予杂志编委会历届顾问、总编、副总编等老专家“杰出贡献奖”,授予20年来论文引用频次居前10位和发表文章数量居前10位的作者“金笔奖”。在颁奖环节,由杂志社社长王育琴教授主持,举行了由青年编辑和青年编委向到会的老专家致敬献花的仪式。在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基层合理用药与管理》的新书首发式,由《基层合理用药与管理》新书主编王育琴教授、副主编夏文斌教授以及副总编陈孝教授向基层医师、药师代表赠书。

庆典及开幕式结束后,由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杨莉教授和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药学部主任钟明康教授共同主持了大会的主旨报告。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沈传勇主任首先为大会作了以“2018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概况”为题的报告,他介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2018年共收到150万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其中存在质量问题、需进一步核实的报告仅为0.08 %2017年为0.36 %),并且企业报告占总数的5.1 %2017年为1.8 %),体现出了报告质量和企业报告积极性的双提高。大会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作了“向生命致敬”的主题演讲。她指出,用药安全是社会转型期的大话题,安全用药不仅是医院和药房的事情,更关乎全社会的科学普及。Ralph教授在题为“队列事件监测探究”的报告中简要介绍了队列监测在药物警戒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开展的方法。

本届大会共设10个分会场,其中第12分会场作为人才培养专场,先期于329日下午召开。

第一分会场主题为“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安全用药专家研讨会”,共5个报告。分别是:《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主任孟艳博士的“第五届编委会工作汇报”、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中心张俊娥主任的“北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建设”、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辑魏均民编审的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创新发展”、北京协和医院李莹教授的“及时治疗感染性眼病、视不容缓”、钱洪宇博士的“抗肿瘤药物最新研究与进展”。

第二分会场主题为“药源性疾病和安全用药科研课题申报与高质量论文撰写培训”,共4个报告。分别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泉教授的“基于医师药师合作模式开展药学科研工作的探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斌教授的“药物不良反应课题与国家自然基金申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马丽娜教授的 “跨学科协作进行临床科学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廖赟教授的“在自由中创新:从科研小白到国基金申请”。

310分会场于330日下午同时展开。

第三分会场主题为“肿瘤靶向药物与免疫抑制剂的挑战和机遇”,共5个报告。分别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翟青教授的“肿瘤患者免疫治疗”、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杨永平教授的“2018肝癌系统治疗大盘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志仁教授“肿瘤治疗所致的心血管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宇、李国新教授的“肝癌靶向新药--仑伐替尼Ⅲ期临床研究解读和临床应用”和“靶向治疗用药风险管理”。

第四分会场主题为“心血管新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共5个报告。分别是: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孙忠实教授的“高脂血症和调脂药物的安全使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冰教授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药物管理”、北京医院纪立伟教授的“关注药物引起的血糖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涵英、林阳教授的“降压药物和控制心率药物的安全用药”和“新型抗凝药物的安全用药”。

第五分会场主题为“慢病治疗暨基层合理用药与管理的新理念”,共6个报告。分别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夏文斌教授的“慢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的评估和干预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的“高血压安全治疗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老年慢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天津市南开医院阎姝教授的“由西格列汀进国家基药目录(2018)看分级诊疗下的药学服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齐晓涟教授的“用药适‘度’才安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柳志红教授的“肺动脉高压PH规范用药”。

第六分会场主题为“抗病毒新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共6个报告。分别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姜天俊、程勇前教授的“HIV感染抗病毒治疗新进展”和“乙型肝炎新药:丙酚替诺福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胡鹏教授的“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及药物相互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饶慧瑛教授的“慢性丙型肝炎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谢雯教授的“失代偿期肝病患者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郭瑛教授的“口服抗病毒药物降低HCC风险是否有差异”。

第七分会场主题为“中医药安全用药的新挑战”,共5个报告。分别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学林教授的“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洪胜教授的“2015版中国药典中处方用名的商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洪梅教授的“中药肝毒性的防治策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曹俊岭教授的“中药临床药师在安全性中的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华国栋教授的“中药炮制品的合理使用”。

第八分会场主题为“国家带量采购中标药品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共5个报告。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兰教授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家战略”、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宣建伟教授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估中疗效和安全性的探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封宇飞教授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仿制药安全性评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卫生技术评估中心陈文东教授的“国家带量采购中标药品真实世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张自然教授的“国际仿制药替代的过去与未来”。

第九分会场主题为“用药安全的新技术及新机遇”,共7个报告。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属北京天坛医院赵志刚教授的“国际用药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借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焦正教授的“基于贝叶斯法的精准给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肇丽梅教授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陆芸教授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用药安全及措施”、北京大学韩晟教授的“软袋白蛋白的药物经济学评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韩毅教授的“临床药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治疗性用药质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翟所迪教授的“颠覆性技术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分会场主题为“药师转型及药学服务新模式”,共7个报告。分别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亮教授的“处方医嘱事前审方实践与临床用药安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晓坚教授的“技术服务型药师培养与规范化服务实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邱峰教授的“《患者安全2030》视角下的用药安全实践”、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荚卫东教授的“临床药师在加强康复外科中的角色和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杰教授的“MTM在药学门诊服务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春霞教授的“家庭药师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北京和睦家医院张海莲教授的“药师在疫苗安全接种的角色”。

在各分会场结束后,当日下午,特邀嘉宾白岩松也来到主会场,作了名为《医务工作者是个怎样的职业》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特别指出,在患者赋权时代,该如何开展患者教育,以保障其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权益,这应该是医务工作者尤其是药师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331日上午的主会场,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用药安全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作学术报告。大数据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薛松林博士带来了“大数据在药物警戒中的应用:全球视野”的报告,他指出,当今世界,医疗行业内包括药物警戒等多个领域对于所需信息的多维扩展需求,促进了医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并简要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将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监测及信号探测中的实践,同时还指出了大数据用于药物警戒的挑战与机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兼肝病中心主任的王贵强教授作了“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防治现状和目标”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特点,目前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治疗药物,以及欧洲2017和美国2018乙型肝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介绍了未来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重点,是遏制其传播,控制其导致的肝癌、肝硬化的死亡上升趋势,减轻其导致的相关负担。张敏忠博士作了“脂肪堆积相关慢性疾病管控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他主要从正确认识肥胖、合理控制体脂、调控胰岛素分泌等方面,强调医务人员应该增加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实现“医者健康”的目标。在《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发布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翟所迪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该指南的制订过程,指出肾上腺素在救治严重过敏领域仍然处于首选地位。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胡欣教授带来了“药品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思考”,他以生动的案例,列举了医院药品风险的来源,指出了医院药品准入与风险管理的一些要点,倡议药学人员应该主动作为,与监管部门、医药企业和患者形成合力,切实保障用药安全。首都医科大学王育琴教授作了有关“2018年我国临床用药安全之我见”的报告,介绍了2018年我国药师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药师主导编写了《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络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及67家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结果,还有上海地区率先开展的用药安全主管岗位设置实践情况。

大会闭幕式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副总编辑、积水潭医院药剂科主任甄建存教授主持。她指出,经过十一年的辛勤耕耘,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已经成为我国药学、医学、科研、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用药安全的一场学术盛会,本届大会重点探讨了新上市药品合理使用和安全性这些热点问题,吸引了来自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的医药工作者,邀请了23位来自临床的优秀讲者,为大会增添了亮点,也呼应了“医药携手”的大会主题。为了吸引公众对用药安全的关注,还邀请了著名主持人作主题演讲,场面十分火爆。论坛共征集到114个安全用药科普视频,198篇参会论文。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今医药行业年轻一代的生机与斗志,还促进了青年医师、药师等进行交流和研讨。用药安全事业,必将延续下去,并且更加辉煌!

(作者:孟艳 康彦红)

中国药理学会
京ICP备180175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22号
1999-2024 中国药理学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甲2号
邮政编码:100050
友情链接

中国药理学会 微信二维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