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顾晓松发起,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委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办,江苏省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南京中医药学会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健康江苏,岐黄问道”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正式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于金明、顾晓松以及黄熙、麻彤辉、程涛、孔令义、孔令东、张卫东、蒋青、贾立军、叶敏等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出席本届高峰论坛并于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交流探讨。此外,本届高峰论坛由南京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丁氏痔科第九代传人丁义江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虞鹤鸣教授致欢迎辞,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南京市中医院的历史概况和发展前景,也提出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期望,期望本次峰会的举办,推动我市乃至全省医学与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李学军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顾晓松院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杨文新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李学军教授指出希望借助本次论坛,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学习前沿动态,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关科研水平发展。顾晓松则院士指出,本次会议大家云集,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杨文新先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院士专家到江苏交流合作,以早日建成“美好江苏”、“健康江苏”。
本届峰会分为院士论坛和知名专家论坛两场交流活动。在上午的院士论坛交流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院士、于金明院士、顾晓松院士分别就“2035战略规划与重大慢病防治”、“创新人才与团队建设-新挑战 再思考”、“组织工程创新与转化”作了主题发言。杨宝峰院士详细阐述了2035战略规划,简要概述了我国慢病的现状,并指出2035战略规划在我国慢病防治中的作用。于金明院士简要阐释了我国人才的新定义,并对医学人才进行了分类,指出战略科学家的核心能力包括品行胸怀、学术水平、管理才能以及拼搏创新,并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山东省肿瘤医院的发展战略。最后顾晓松院士向与会人员分析了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转化的条件,并分享了相关的转化经验。相关参会人员就相应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三位院士就不同的问题给与了自己的见解,与会人员表示受益匪浅。
当天下午,专家论坛交流同样精彩纷呈。程涛、孔令义、孔令东、张卫东、蒋青、贾立军、叶敏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造血受抑机制与再生策略”、“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我国新药创新的重要源泉”、“中药调控免疫代谢机制研究”、“基于中药的创新药物发现”、“传统中药壮骨关节胶囊的机制研究”、“节食禁食与身心健康”、“中药多组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院士们及各专家在本届高峰会上共同探讨健康中国与健康江苏的发展,并针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与健康产业发展提出了科学观点与决策建议,以期早日实现“全面健康”、“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发展目标。
(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杨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