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附近100元4小时电话或微信_大学生空降平台,24小时全国空降可约,全国楼凤约平台

中国药理学会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首页

《中药药理与临床》第七届编委会会议在成都召开

来源:中国药理学会网     字号:[] [] []    打印
 

2017414日,《中药药理与临床》第七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会议由《中药药理与临床》编辑部副主任、常务编委戴瑛副研究员主持,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杜冠华研究员,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赵军宁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周文霞研究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王汝俊教授、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唐健元研究员、河南中医药大学苗明三教授、西南医科大学中医院杨思进教授、陕西中医学院侯建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彭康教授、河北医学院王鑫国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南教授、兰州军区总医院张汝学教授、新疆维吾尔药物研究所斯拉甫•艾白教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索朗副研究员、广州中医药大学荣向路教授等,以及杂志老专家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邓文龙研究员、陕西中医药研究院谢人明研究员等70余名编委出席会议。

本届编委会在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的指导下,在挂靠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帮助下,得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民族药的药理、临床、教学、医疗、生产、审评等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通过本人申请、编辑部推荐、专家遴选、学会审核等流程,组成《中药药理与临床》第七届编委会。本届编委会聘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赵军宁研究员、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担任杂志共同主编,邓文龙研究员担任执行主编。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叶祖光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王汝俊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吕圭源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余林中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建勋教授、沈阳药科大学吴春福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周文霞研究员为副主编。聘请张永祥研究员、刘干中研究员、郑有顺教授、姜廷良研究员、沈映君教授、谢人明研究员、刘发教授作为杂志顾问。本届编委会大幅度增加了活跃的一线年轻学者和临床专家比例,委员更新幅度超过50%,聘请了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中医药领域内的优秀教师、学者及工作者担任常务编委及编委职务,极大地提升了杂志的活力和影响力。

邓文龙执行主编对《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作了回顾和展望。作为我国最早创刊的中药药理学专门期刊,1985年初由我国药理学界著名的周金黄教授担任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历经六届编委们无私的奉献和辛苦的劳作,杂志由最初每年4期、每期48页到现在的每年6期,每期200-250页,并收录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为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杜冠华主编对杂志及其编委会各位成员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把杂志做到更高的水平,适应学科的发展,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引领中药药理学科前沿的最好的杂志,希望中药的观点是在中国的杂志上发表,未来是外国更多地引用我们的观点和文章。杜冠华主编要求各位编委具有更大的责任感,积极组稿、审稿和供稿,大家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加强联系。赵军宁主编指出,杂志是中国药理学会为了发展中医药研究而创刊的,是一个促进中药药理与临床发展的平台。作为编辑队伍的后来者和接棒人,将为了杂志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和义务,并代表杂志的挂靠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向今天到会的各位编委表示诚挚的感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将为杂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顾问谢人明研究员,副主编周文霞研究员、王汝俊教授,以及编委唐健元研究员、苗明三教授、侯建平教授、斯拉甫•艾白教授、彭康教授、王鑫国教授、曾南教授、张汝学教授以及各位新老编委会成员,对《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并纷纷表示愿意为杂志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届编委会会议期间,编辑部同时承办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中药有效性评价之关键要素——证候评价”研讨会。我刊多名编委应会议邀请作大会报告,包括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杜冠华教授“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的药理学讨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邓文龙研究员“从四气看中医证候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首席研究员叶祖光“源于临床实践中的新药研发”、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赵军宁研究员“转化中医学——证候类中药复方新药转化的药理学评价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唐健元研究员“中药疗效评价标准体系之关键要素--证候评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胡镜清研究员“适于开发新药的证并不多”、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忠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研究员“血瘀证变化拐点分析与预测模型”、中国中医科学院刘建勋研究员“中药处方功效的研究与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晓波研究员“中药有效性评价关键环节思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吕圭源教授“证候模型与主治证候疗效评价”、军事医学科学院周文霞研究员“基于病症结合思路开展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蕊教授“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的思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杨思进教授“脑卒中的证候研究进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斯拉甫•艾白研究员“基于证候评价为主的维药消食阿米勒蜜膏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试验思路”、四川省中医院谢春光教授“证候评价的几点思考与建议”等,为促进我国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系统的逐步完善分享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新起点,新气象,新征程。尽管《中药药理与临床》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此次第七届编委会的成功召开,开启了这本享有盛誉杂志的新篇章。戴瑛副主任代表《中药药理与临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表态,要在各位编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探索明确刊物的定位,进一步突出本刊特色,为把本刊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为努力。


(供稿:戴瑛、李兴平、田媛,摄影:李江陵)
中国药理学会
京ICP备18017554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22号
1999-2024 中国药理学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甲2号
邮政编码:100050
友情链接

中国药理学会 微信二维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