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药理学会下属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4年,全名为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Division of Drug
Toxicology,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
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地址 1: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邮编 100850;
地址2:北京市西城区先农坛街1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邮编100050。
联系人:
主任委员:王庆利,电话:010-85243836;E-mail: wangql@cde.org.cn
秘书:李超,电话:010-67817721 E-mail:kcasper@imm.ac.cn
秘书:宫丽崑,电话:021-20230028;E-mail: lkgongcdt@cdser.simm.ac.cn
秘书:戴学栋,电话:010-85243149
; E-mail: daixuedong@cde.org.cn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是一个团结奋进、具有朝气的学术团体。在中国药理学会的领导下,在老一辈药理学家和毒理学家的关怀和指导下,专委会动员和团结了全国药物毒理学工作者,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着力加强非临床药物毒理、药物安全性研究人才的培养,努力开展非临床药物毒理学研究工作及GLP体系建设。专委会的工作宗旨是:团结我国药物毒理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政府决策咨询、新药审评和风险评估等工作;提高我国药物毒理学与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学术和管理水平;推动药物毒理学相关领域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传播药物毒理学科学知识,为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服务。
1984年成立至今,已经组织召开了数十次全国性学术大会。1993年以前,宋书元教授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至2005年,李培忠教授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5年-2015年,廖明阳教授担任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王秀文、李茂忠、王宁生、袁伯俊。2015年-2020年,马璟教授担任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王庆利、王全军、王莉、吕秋军、陆国才、霍艳。老一辈专家们为我国药物毒理学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2020年,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专业委员会,王庆利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王全军、张雪峰、陆国才、常艳、霍艳、魏金锋,秘书为李超、宫丽崑、戴学栋。
2020年1月12日,选举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为王庆利,组织委员常艳,宣传委员光红梅。在中国药理学会党委的领导支持下,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药物毒理评价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一部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康理念的具体实践。在后续的工作中,以党建促会建,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实现专委会党建工作与学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伊始就在国内宣传药物审评办法并推动实施;1989年首次在国内提出“GLP”的概念以及中国实施GLP的迫切性;1990年即参与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修订,此后本专委会参与并协助药监部门完成了历次国家药物技术指导原则的起草和修订工作;1991年本专业委员会与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国内首次发展中国家毒理学术国际大会;近年来,在国内多次主办全国药物毒理学大会,GLP规范、药物毒理学与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培训班,组织毒理学实验方法全国联合验证,协助建立了一批符合国家GLP规范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培养出一大批从事药物毒理学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高水平人才。
中国药理学会第八届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
名誉主任:马璟
主任委员:王庆利
副主任委员: 王全军,张雪峰,陆国才,常艳,霍艳,魏金锋
秘书:李超,宫丽崑,戴学栋
顾问:袁伯俊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名):
王庆利 王传功 王全军 王京昆 王莉 马金玲 马晓慧 马璟 田京伟 光红梅 吕秋军 朱琳 任进 江田景 孙祖越 李华
李继洪 李超 杨昌永 杨威 杨勇 吴振伟 汪巨峰 汪晖 沈连忠 张立将 张陆勇 张宗鹏 张晓冬 张海洲 张雪峰 陆国才 武栋栋 周晓冰 周建平 郑霞 赵树雍 胡晓敏
施俊巍 姜德建 宫丽崑 姚广涛 秦秀军 贾茜 倪庆纯 徐银胜 郭磊 黄芝瑛 常艳 笪红远 廖明阳 霍艳 戴学栋 魏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