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药理学会所属分支机构,前身为“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为加强中药药理与天然药物药理的交叉、交流与合作,经中国药理学会批准,于2014年10月将“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更名为“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时任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执委、传统药物与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主席的张永祥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第七届),2019年10月换届时继续连任(第八届)。现任(第九届)专委会主任委员为中国药理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秘书长,IUPHAR传统药物与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秘书长周文霞教授。
1. 创建与发展
1985年,中国药理学会为团结和组织全国中药药理工作者、共同推动中药药理学科研、教学以及学术交流快速发展,在中国药理学会的创建者之一、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中国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的奠基人周金黄先生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与王建华教授、刘干中教授等一批中药药理学前辈共同努力,于1985年10月成立了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药理学会最早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之一。王建华教授当选首届主任委员,王建华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刘干中、姜廷良、黄衡和郑有顺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周金黄和雷海鹏教授任顾问。之后郑有顺教授、邓文龙教授、张永祥教授、周文霞教授先后担任主任委员。中药药理专委会的目标是团结中药药理学工作者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同促进中药药理学发展,推动中医药研究走向世界。在专委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历届专委会委员、常务委员、主任和副主任委员们团结一致、恪尽职守、积极努力,为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中药药理学研究和天然药物药理学研究发展迅速,为促进中药药理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药理学讲坛展示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在时任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执委、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6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主席林志彬教授等专家的积极建议和IUPHAR主席瓦努特(Paul Michel Georges Vanhoutte)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经IUPHAR执委会讨论通过,于2006年成立了IUPHAR天然产物分会(Natural Product Section),首届主席由香港大学医学院文英强教授担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秘书长、中药药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永祥教授任副主席,林志彬教授任委员。为加强中药药理与天然药物药理的交叉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且更好地与IUPHAR天然产物分会对接与交流,经总会批准,2014年10月将“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更名为“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
2.国内外学术交流
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中医药研究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我国中药药理学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为己任,在中国药理学会领导、委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专委会认真筹划、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及活动,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期刊建设、专业丛书和专著编纂、组织技术培训及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我国中药药理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1)国内学术交流
自1985年专委会成立以来,定期举办中药药理学术交流会,截止2024年12月,已举办了十七次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交流会。
表 1 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委会主办的学术会议
时间
|
地点
|
会议名称
|
1985年10月
|
重庆市
|
首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1987年09月
|
沈阳市
|
第二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1989年08月
|
兰州市
|
第三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1992年08月
|
北京市
|
第四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1995年11月
|
重庆市
|
第五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1998年09月
|
南昌市
|
第六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2000年10月
|
西安市
|
第七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2002年10月
|
广州市
|
第八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2005年11月
|
广州市
|
第九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2007年10月
|
成都市
|
第十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2010年10月
|
咸阳市
|
第十一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2016年08月
|
滕州市
|
中药药理研究与创新中药研发思路研讨会
|
2017年11月
|
连云港市
|
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论坛
|
2019年10月
|
天津市
|
第十二届中药药理学术会议
|
2022年11月
|
线上
|
第十三届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
|
2023年10月
|
咸阳市
|
2023年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会议
|
2024年12月
|
郑州市
|
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
|
专委会主办的中药药理学术交流会是我国中药药理学工作者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也是青年中药药理学工作者学习和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专委会高度重视学术会议的学术水平、规范性以及会议实效,在设计和筹划学术会议时,根据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广大会员的需求,对学术会议的主题、主旨学术报告及研讨专题等进行认真讨论和设计,为确?;嵋樗忱?、取得实效打好基础。近年来举办的中药药理学学术会议规模大、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会议效果好,受到广大参会者的欢迎。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是中国药理学会的重要系列品牌学术会议之一,为中国中药药理学事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专委会结合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现代研究相关重大科学问题攻关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的需求,组织开展专题战略研讨会,集思广益、凝练共识,从2016年开始,围绕中药药理研究的关键问题,举办了系列主题研讨会,截止2024年12月共举办了5次,包括“中药药理研究与创新中药研发思路研讨会”(2016年),“中药新药及健康产品研发与国际化发展论坛”(2017年),“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讨会”(2019年),“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学术研讨会”(2023年),“中药复方药理学与新药研发主题研讨会”(2024年)?;岷笞ㄎ峤颐堑目谕贩⒀杂胧槊娼ㄒ榻谢阕?,形成了3篇文章,发表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为提高中药药理学研究与中药新药的研发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国际学术交流
在积极组织开展国内学术交流的同时,专委会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在总会的领导下,专委会积极承担中国药理学会与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以及IUPHAR天然产物分会联合举办的天然药物与传统药物药理学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和贡献。2008年张永祥教授接任IUPHAR天然产物分会主席,中国药理学会与IUPHAR天然分会合作,依托中药药理专委会,于2009年9月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除进行了学术报告及壁报等学术形式外,还专门举办了“中药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专题研讨会,就中药新药研发的策略、思路与方法以及国内、国际的注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参会代表普遍感到收获很大。除中国药理学会和IUPHAR天然产物分会领导外,IUPHAR多位领导参加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张永祥教授当选IUPHAR执委,进一步加强了中国药理学会与IUPHAR在该领域的合作。此后,分别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澳门、新加坡、英国和印度成功举办了第二至五届会议。该国际会议为国际天然药物与传统药物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了一个新平台,也成为展示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与新药研发成果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不断增进和深化国际药理学界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促进该领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药药理学与新药研发水平等,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IUPHAR对该系列学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目前已成为IUPHAR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之一。
2018年张永祥教授卸任后,杜冠华教授当选新一届IUPHAR执委,兼任IUPHAR天然产物分会副主席,周文霞教授当选IUPHAR天然产物分会秘书长,持续推进中国药理学与IUPHAR及IUPHAR天然产物分会的合作。专委会在中国药理学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组织和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争取各种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推荐我国中药药理学专家学者在国际讲坛做学术报告,如向每四年一度的“世界药理学大会”推荐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学论坛、各类报告人,并组织国内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学工作者参会。在201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6届世界药理学大会”、2014年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第17届世界药理学大会”以及2018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世界药理学大会”上,都安排了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专题,每届大会都有我国多名专家在大会及专题会上报告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于不断扩大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介绍的范围、深化中药药理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研究水平等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2015年5月,在中国药理学会和时任IUPHAR执委张永祥教授的积极争取下,IUPHAR执委会在西安举行了年度工作会议,这是IUPHAR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支委会工作会议。当时我国正在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为促进我国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实施,中国药理学会建议在执委会工作会议结束后,IUPHAR与中国药理学会联合举办“新药研发中的关键药理学问题”专题研讨会,针对我国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新药研发遇到的有关药理学问题进行研讨,并希望IUPHAR专家能对中药药理学研究及中药新药研发提出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IUPHAR的5位专家和3位中国专家先后做了主题发言,然后针对新药研发过程中药效评价、作用机理研究及临床试验等有关问题、以及推动中药复方药物的研究和国际发展等问题,参会代表与IUPHAR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IUPHAR专家针对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参会代表们普遍感到很受启发、收获很大。
在新冠疫情期间,专委会仍然坚持开展学术活动,结合当时我国广泛开展防治新冠药物临床试验的情况,协助中国药理学会与IUPHAR于2020年4月7日,联合举办了“抗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网络研讨会”(ISC-CHINA e-NEWSLETTER 2020)。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祥教授和IUPHAR主席Ingolf Cascorbi教授担任研讨会共同主席。来自IUPHAR临床药理学分会的14名专家和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国内各高校、研究院所、医院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张永祥教授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我国新冠防治化、中、生三类药物的研发及临床研究情况,随后我国刘东阳、张俊华教授分别介绍了我国化学药和中药研发及临床试验情况及研究进展,随后国内外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非常成功,受到了与会国内外专家和代表的高度称赞。
2024年10月21日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药理学论坛(2024WLS,S36)在海南琼海博鳌顺利召开。按照中国药理学会的部署,由专委会组织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药理分论坛,专委会主任委员周文霞教授与IUPHAR天然产物药理学分会主席Valérie B. Schini-Kerth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在中国药理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专委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筹备工作,重点聚焦中药和天然药物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和前沿以及新思路、新技术安排了学术报告(中外专家各三位),并组织国内一批从事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论坛,中外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参加人数近200人,是本次大会论坛人数最多的论坛之一。此次学术会议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药与天然产物药理学研究及新药研发水平、促进该研究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及创新发展、以及增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人才培养
(1)激励青年学者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锻炼成长
专委会老一辈专家高度重视中药药理学青年人才培养和成长。为激励青年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中药药理学科研事业,发奋努力、大胆探索、创新开拓,1989年,周金黄教授将自己一生勤俭生活节省的四万余元积蓄无私捐献给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用于中药药理学青年人才培养。在周金黄教授的感召之下,一批中药药理学前辈和专家也纷纷捐助经费,用于青年人才培养。1997年,88岁高龄的周金黄教授又立下遗嘱,将积攒的五万元捐赠给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用于激励青年学者在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和中药研发中发奋努力、创新开拓、做出成绩,为我国中药药理学青年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专委会高度重视青年人才成长和培养,积极组织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每次组织学术会议都安排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专题论坛,为他们搭建学术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极大的调动了青年学者创新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对青年学者坚定信念、在中药药理学及新药等研究中发奋努力、创新开拓发挥了重要激励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专委会积极组织青年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自2022年2月以来,专委会积极参加了IUPHAR天然产物分会和中国药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国际青年论坛(线上)”,积极组织青年学者参加,而且每次安排1-2位国内青年学者做学术报告,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青年学者的欢迎。截止2024年12月,共举办了六届青年论坛,邀请了6位资深专家和2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作报告,其中包括9位中国青年学者。
(3)举办国际培训活动,提升青年学者的综合创新能力
2024年7月23-26日,由中国药理学会和IUPHAR联合举办,专委会承办的“CNPHARS-IUPHAR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药理学高级培训班”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来自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以色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南非以及中国大陆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从事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特别设立了专题授课和分组研讨环节,研讨时每组都配备了1位由专委会推荐的青年药理学家作为助教,协助授课老师与学员进行讨论与互动,为创造轻松活跃的会场氛围、进行充分和深入的学术讨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授课老师的称赞,同时也使本人在此次活动中受到了锻炼。本次培训班极大扩充了学员们关于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相关知识,使他们对天然药物与传统药物药理学研究及新药研发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表2 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委会参与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培训班
时间
|
地点
|
会议名称
|
2009年9月
|
中国,浙江杭州
|
第一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
|
2012年12月
|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
第二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
|
2015年7月
|
新加坡
|
第三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
|
2017年9月
|
英国,阿伯丁
|
第四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
|
2019年12月
|
印度,海德拉巴
|
第五届世界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药理学学术会议
|
2020年4月
|
网络会议
|
抗新冠肺炎药物临床研究网络研讨会
|
2022年2月
|
网络会议
|
第一届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国际青年论坛
|
2022年6月
|
网络会议
|
第二届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国际青年论坛
|
2022年10月
|
网络会议
|
第三届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国际青年论坛
|
2023年11月
|
网络会议
|
第四届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国际青年论坛
|
2024年1月
|
网络会议
|
第五届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国际青年论坛
|
2024年7月
|
网络会议
|
第六届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国际青年论坛
|
2024年7月
|
网络会议
|
CNPHARS-IUPHAR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药理学高级培训班
|
2024年10月
|
中国,海南琼海博鳌
|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天然产物与传统药物药理学论坛
|
4.学术刊物与丛书
(1)《中药药理与临床》杂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是中国药理学会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主办的中药药理学专刊。1985年10月由中药药理学领军人物周金黄和王建华教授倡议创刊。《中药药理与临床》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一本中药药理学专门刊物。该杂志为月刊,包含复方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动物模型、学术探讨、综述、专栏等栏目。周金黄、王建华、邓文龙、赵军宁和杜冠华教授分别担任了历届主编。杂志连续多次被国内知名学术期刊遴选体系收录入,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至2024年12月,《中药药理与临床》共出版40卷246期,为广大中药药理研究人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2)《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丛书
为及时将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果和进展整理汇集成册,供广大读者参考,在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等教授的积极倡导下,于1990年8月在兰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期间商定出版《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丛书,同年11月成立了筹备组,并展开工作。1991年成立了由周金黄、刘干中、王建华、廖家桢和陈可冀等著名专家组成的丛书编辑委员会,确定了“旨在为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提供又一芳草地,以交流经验与成果、探讨不同的学术见解”的指导思想和编辑方针,提出了“共同促进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的编辑出版目的。丛书第一册由周金黄、刘干中主编,于1992年出版,迄今已出版8册。
表3 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委会组织出版《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丛书
书名
|
主编
|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一册)》
|
周金黄,刘干中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8月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册)》
|
周金黄,王建华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0月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三册)》
|
周金黄,王建华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5年9月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四册)》
|
周金黄,王建华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五册)》
|
王建华,张永祥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六册)》
|
王建华,张永祥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七册)》
|
王建华,张永祥,
周文霞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6月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第八册)》
|
张永祥,周文霞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年2月
|
该套丛书的内容涵盖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药理基础新技术和新成果、中药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综述中药药理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记录了我国中药药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不但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而且汇集成为了一部中药药理的研究史,在中药药理基础、临床和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周金黄教授1996年发表在该丛书《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第四册)》上的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五结合”学术思想(即基础与临床结合、复方和单味药结合、药理和化学结合、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开发结合)迄今仍在中药药理学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组成(2024-2028)
名誉主任委员:张永祥
主任委员:周文霞
副主任委员:(9名,以姓氏拼音为序)
毕明刚、陈忠、戴敏、傅风华、苗明三、孙鹤、孙蓉、王月华、朱晓新
常务委员:(39名,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兰英、陈乃宏、陈素红、杜冠华、杜群、段大跃、高秀梅、高月、龚其海、韩玲、胡刚、黄河清、蒋宁、孔令东、李铭源、李学军、刘建勋、陆茵、吕圭源、孟宪丽、聂红、聂克、彭军、乔海法、秦雪梅、斯拉甫•艾白、孙建宁、孙晓波、王奇、吴春福、肖伟、徐宏喜、杨静玉、余林中、张兰、张艳军、张永鹤、赵军宁、周黎明
秘 书 长:蒋宁
副秘书长:董世芬、铁璐、戴瑛
联系方式
挂靠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电子邮箱: tcmpharm@163.com,电话:010-66930624
联 系 人: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