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药理学会所属的二级学会,是药理学教育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宗旨与任务
根据中国药理学的教育需求,组织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学术会议、教学竞赛和学术交流,组织和鼓励全体委员积极开展科学用药知识普及和科普书籍撰写等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教学示范等活动。为全国药理学工作者提供药理学教育方法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组织药理学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进展讲座,展示及评议教学成果包括教材(纸质版、电子版),视频及教学仪器等。同时,积极培育一支素质优良、专业知识过硬、覆盖广泛的药理学科普工作队伍。加强药理学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和鼓励药理学科技工作者根据工作对象的特点,在各自的领域开展科普宣教,传递科学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药理学教育和科普水平,极大促进药理学人才的培养和科普队伍的壮大。
学术活动
在中国药理学会的领导下,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每2~3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1987年、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市分别召开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1997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第四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2003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六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2006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IUPHAR教学卫星会议,2007年,在台湾省台北市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2009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了第七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2011年,在台湾省台北市召开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医学院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2012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2015年8月在湖北省恩施市举办第九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2018年8月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第十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药理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2020年举办了首届药理学线上教学展示。2022年举办全体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及其成员情况
1987年在第一次全国药理学教学与科普学术会议上,成立了以金有豫教授为主任委员的第一届药理学教学与科普专业委员会;1991、1995年李文汉教授当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1997、2000年张远教授被选为第四届和第五届主任委员;2003、2006年张岫美教授被选为第六届和第七届主任委员,同年张岫美教授当选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教学委员会执行委员;2009、2015年娄建石教授当选第八届和第九届主任委员。2018、2022年张永鹤教授担任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主任委员。目前共有委员151名,其中包含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常务委员及委员。并聘请多年从事教学与科普工作和热心于专委会发展的资深教授担任专委会顾问、上一届主任委员担任名誉主任委员。组成名单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专委会顾问: 金有豫、李文汉、张远、张岫美、李学军
名誉主任委员:娄建石
主任委员: 张永鹤
副主任委员:陈立、高卫真、胡长平、曲卫敏、王冠蕾、魏敏杰、张勇、周红、周黎明
秘书长: 潘燕
副秘书长:金增亮、梁海海、林志强
常务委员:
陈 立、陈丽娜、陈雄文、陈 洲、杜艳华、傅风华、高卫真、郭 磊、
郭秀丽、郭紫芬、韩 军、韩彦弢、胡薇薇、胡长平、黄起壬、姜远英、
蒋丽萍、解雪峰、金学军、李 飞、李建恒、李 乐、李利生、李 琳、
李小强、梁海海、刘 丹、刘 嫱、鲁 明、罗大力、马丽杰、潘 燕、
曲卫敏、沈玉先、孙慧君、万莉红、汪 晖、王 芳、王冠蕾、王艳春、
韦锦斌、魏敏杰、薛永志、姚继红、应美丹、余自成、张 波、张 楠、
张雪梅、张永鹤、张 勇、赵 琳、周 红、周黎明、周维英、周文婷、
班 涛、林志强、陈志武、靳英丽、李宝馨、温 克、徐江平
专委会联系方式:
办公室设在主任委员所在地——北京大学。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邮编100191
电话:86-10-82801890;
传真:86-10-82801112
E-mail:
zhyh@hsc.pku.edu.cn;pannay26@bjmu.edu.cn